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指南
發布時間:2015-06-01 18:48:00 點擊量:
河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15年5月
目 錄
第一章 綜述………………………………………………………1
一、編制目的
二、評審工作原則
三、評審類型
四、評審工作程序
第二章 評審準備工作……………………………………………3
二、簽訂技術服務合同
三、編制評審方案
四、評審工作文件準備
第三章 現場評審…………………………………………………6
二、首次會議
三、現場分組評審
五、與領導層溝通
六、末次會議
七、評審報告
第四章 編制依據…………………………………………………9
第一章 綜 述
一、編制目的
為了貫徹落實新《安全生產法》,深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規范評審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程序,統一評審行為,確保評審質量,使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向正規化、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通過有效評審,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有效運行,促使企業建立起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特制定評審工作指南。
二、評審工作原則
評審單位及其評審人員要按照“服務企業、公正自律、確保質量、力求實效”的原則開展工作。
三、評審類型
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按達標期限和性質來分,可分為初次評審、期滿復評。
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按評審方和評審申請企業關系,可分為企業自評和機構評審兩種類型。本評審工作指南是指機構評審。
四、評審工作程序
評審工作程序是評審單位對被評審企業評審的工作流程。它主要有評審準備工作和現場評審兩個階段。
評審準備工作階段主要有文件審查、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和編制評審方案三項工作內容。評審方案決定評審過程。
現場評審階段主要有現場評審、形成評審報告和上報評審報告及評審材料三個工作過程。評審過程決定評審結果。
第二章 評審準備工作
評審準備工作包括:
——文件審查;
——簽訂技術服務合同;
——編制評審方案;
——評審工作文件準備;
——現場評審方案函告申請企業。
一、文件審查
評審單位收到申請企業材料和委托書后,在現場評審前進行文件審查,并完成文件審查報告。文件審查報告中主要包括審查申請企業材料是否具有“冀安監管辦〔2014〕147號文件中附件1《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自評報告》、附件2《企業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申報資料清單》和附件3《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否決條款》”的內容,這些內容從形式上是否符合要求,文件審查報告中的結論要明確給出對申請企業進行現場評審的可能性。
二、簽訂技術服務合同
評審單位與申請企業確定現場評審時間,并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明確評審對象、范圍,以及雙方權利、義務和責任。
三、編制評審方案
評審單位根據申請企業的行業、企業規模等特點編制評審方案。評審方案包括:確定評審范圍、確定評審依據(評審辦法、評定標準等)、確定評審時間、組成評審組、指定評審組長、選定評審方法、明確評審要求等內容。評審方案報評審組織單位審查轉安監部門批準。批準后的評審方案評審單位函告申請企業。
1、評審范圍確定
首先確定申請企業的評審范圍。評審范圍是組成評審組、確定評審依據和評審時間的基礎。評審范圍描述一般為企業名稱、產品(服務)、區域。一個企業名稱下可能有多個產品,這些產品可能不是同一個行業。一個企業名稱下可能有多個生產經營區域,這些生產經營區域可能不在同一個行政區域。因此,需要詳細描述。
2、評審依據確定
評審依據一般包括評審管理規定、評定標準等。評審管理規定一般為評審工作管理辦法或考評辦法等,如《河北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冀安監管辦〔2014〕147號)、《機械等行業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辦法》(冀安監管二〔2014〕33號)。
3、評定標準確定
根據申請單位生產實際情況和特點,按行業分類標準,判別申請單位所屬的行業和專業,確定適用的評定標準,并對所運用標準的適用性進行分析。
(1)國家或省已經出臺該行業(專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的,應優先使用行業(專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
(2)國家、省未制定該行業(專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的,參照《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 9006—2010)》、《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評分細則》(安監總管四〔2011〕128號)、《冶金等工貿行業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安監總管四〔2014〕17號)進行評審。
(3)根據申請企業生產實際情況,準確把握行業及專業類別,識別確定評定標準。當不能清晰確認申請企業屬于哪一個行業時,應進行行業論證分析,認定屬于的行業和使用的評定標準。當申請企業分屬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業(專業)時,按行業(專業)選定評定標準后逐一評審,出具行業(專業)評審報告,行業(專業)達標后頒發行業(專業)證書。只有對申請企業包含的行業(專業)全部評審達標后,才能頒發申請企業的整體證書。
4、評審時間確定
按照企業類型、規模等因素計算評審工作量。原則上,單個企業的現場評審時間不得少于1天,大型企業現場評審時間不得少于2天。
5、組成評審組
按照申請企業評審時的評定標準中的管理、生產工藝(服務流程)、設備設施及作業現場等要求,配足相應的評審人員,組成評審組。評審單位應規定評審組長、評審員、評審專家的職責。
規模以上企業現場評審時,評審組至少由5名以上具有相關專業評審資質的評審人員組成,其中評審專家不少于2名。
機械等行業小微企業現場評審時,小型企業至少配足相應3名以上評審人員,其中2名以上具備行業評審資質的評審員,1名以上在河北省安全生產協會備案的相關專業評審專家。微型企業至少配足相應2名以上評審人員,其中1名以上具備行業評審資質的評審員,1名以上在河北省安全生產協會備案的相關專業評審專家。
6、指定評審組長
評審組長主導評審工作的全過程,對評審工作質量起著關鍵作用。在評審組的評審員中指定評審組組長,評審組長應具有組織和溝通能力,對評定標準掌握準確和熟知行業特點等。
7、評審方法
現場評審采用資料核對、人員詢問、現場考核和查證的方法進行。查證一般采用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按照有形式、有內容、有效果,有運行痕跡可追溯的方法進行。
采用抽樣評審方法時,要隨機選擇樣本,使樣本有代表性。
——評審機械制造企業時,基礎管理考評部分,對人員抽查考評數量不少于現場(或在冊)人數的10%;設備設施安全考評部分,按設備設施及物品的擁有量(H)比例抽樣:
H≤10,抽100%;10<H≤100,抽10臺; 100<H≤500,抽10%;
500≤H≤1000,抽50臺; H>1000,抽5%
——評審其他行業企業時,按照本行業抽樣方法進行評審。沒有規定抽樣方法的,按照評審機械制造企業的抽樣方法進行評審。
四、評審工作文件準備
評審人員在現場評審前應準備所使用的文件資料、評審技術指導書、評審檢查表和評審記錄表單等。
第三章 現場評審
現場評審包括:首次會議、現場分組評審、小組分析匯總、組內會議形成評審意見、與企業領導層溝通、末次會議;編寫評審報告。
現場評審在被評審企業現場進行,評審過程中將召開一系列會議;評審前準備會議、首次會議、評審組內部會議、評審組與被評審企業溝通會議、末次會議。在評審活動中如發現嚴重不符合項,應及時召開臨時溝通會,通報評審發現的重要信息。
一、評審組預備會議
評審組長主持召開評審組預備會議,要求評審組全體成員參加。主要內容:按照評審方案的內容和要求,評審組長介紹申請企業概況、企業自評情況、重大危險源和較大風險及工藝流程;現場評審計劃進度;評審組成員分工;現場評審注意事項等。
二、首次會議
首次會議參加人員:評審組全體成員、被評審企業領導層、中層領導、安全員、自評人員和相關人員。會議由評審組長主持,并作首次會議的發言,發言中對有關評審工作提出說明和要求。會議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首次會議事項有:雙方介紹參會人員;聽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情況介紹;確認評審方案的內容是否有變化或需要調整,如現場評審日程進度、評審范圍等;說明評審組成員分工和現場評審的方法和方式;確認企業需要評審組回避的事項并作出對評審結論影響的判斷;宣讀保密承諾和公正性聲明;告知企業應給予的必要配合并確認企業配備的陪同人員;說明評審組的工作紀律。首次會議形成的紀要及會議簽到表為評審報告內容之一。
三、現場分組評審
現場評審一般以評審小組對照《評定標準》條款進行。首次會議結束后,評審組首先對被評審企業領導層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評審,形成領導層評審記錄。領導層評審結束后,評審小組的評審人員在企業陪同人員陪同下,按照評審方案和樣本及評審路線,選定評審方式進行現場評審。
1、評審小組
評審小組應根據行業《評定標準》和行業要求及特點劃分評審小組。
評審小組一般按照《評定標準》的要素分為管理組、設備設施組、作業安全與職業健康組(或作業環境組)。設備設施組可以細分為機械設備組或工藝設備組、電氣設備組、燃爆設備組。
機械制造企業,評審小組一般按照《評定標準》的項目分為基礎管理組、機械組、電氣組、燃爆組、作業環境和職業健康組。
2、評審方式
現場評審一般按專業、按要素、按部門、順向追蹤、逆向追溯等方式進行檢查和診斷。
3、現場檢查與診斷
根據評審方案和企業具體情況,評審組按照評審方案與被評審企業確定的評審樣本和評審路線,對照《評定標準》條款,使用檢查表進行檢查和診斷,評審人員應做好評審記錄,記錄保存期至少3年。企業應為每一個評審小組配備至少一名專業技術過硬人員全程陪同。
四、評審組內部會議
現場分組評審結束后,評審組需要獨立召開內部會議?,F場評審完成后,各小組對照適用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及有關規定,對給分點、扣分點、不符合項等進行分析匯總,完成小組評審意見,各個小組形成問題清單。將各小組評審意見和問題清單進行匯總,綜合分析、系統判斷,評審組內部會議形成評審組意見和組內不符合項清單,并給出現場評審結論和等級推薦意見。評審組全體成員須在現場評審結論上簽字。
五、與領導層溝通
在評審組內部會議形成了現場評審結論后,末次會議前,評審組就發現的不符合項和現場評審結論與企業領導層進行溝通。企業負責人對發現的不符合項承諾制定整改方案和控制措施及整改完成時間。企業主要負責人在評審報告(結論頁)上簽字確認,加蓋公章。
六、末次會議
末次會議仍由評審組長主持,出席會議人員與首次會議相同。由各小組組長說明小組評審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項并宣布小組評審意見,評審組長宣讀現場評審結論和等級推薦意見。末次會議形成的紀要及會議簽到表為評審報告內容之一。
七、評審報告
由評審組長形成評審報告,并完成現場評審的整體材料。評審組長對評審報告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評審報告應按照《河北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報告編制導則(試行)》(冀安監管辦〔2014〕68號)進行編制。評審報告由評審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后,提交評審組織單位并網上提交。
八、影像資料
評審單位在現場評審過程中應留下評審痕跡,其中包括評審人員在被評審企業評審活動的影像資料。影像資料至少有:評審組全體人員在廠門口合影、首次會議照片、評審人員現場評審照片、末次會議照片。照片彩色打印并裝訂在評審報告附錄中。
第四章 編制依據
1.《河北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冀安監管辦〔2014〕147號)
2.《河北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單位管理辦法(試行)》(冀安監管辦〔2014〕148號)
3.《河北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報告編制導則(試行)》(冀安監管辦〔2014〕68號)
5.《河北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冀安監管辦〔2012〕26號)